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大新要求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学的工作重点。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政策部署,近日,北京奥特思鼎国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及创新创业学院共同举办的创新设计思维训练营顺利闭幕。创新设计思维导师艾欣博士,与来自各院系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及博士生们,开启了一次内容丰富且惊喜不断的创新设计思维之旅。
在训练营上,同学们不仅玩得尽兴,而且丰富了社交圈,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新的自我。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学习创新设计思维的感受与变化,这些不仅对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有很现实的社会实践价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值得深入了解的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我们将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帮助更多的小伙伴从中受益。
01
设计思维让我们学会运用同理心
——观察用户、调研用户、体验用户
设计思维的重中之重便是同理心,同理心教会我们,将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他人,并以此作为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基础。它强调的是设计师不是自我艺术修养的无限发挥,而是为用户做设计,设计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是为真实的世界做设计。因此,充分了解用户,是做好设计的核心。
要做到同理心,需要经历三个步骤:
首先,观察用户。不仅仅只观察用户的行为,而是要观察到用户的行为在他生活中引起的连带效应。
其次,调研用户。通过交谈、问卷的方式,与用户充分沟通,尽可能多的了解用户的想法。
再次,充分体验。体验用户所体验的,感受用户所感受的。
在本次北京工业大学的训练营上,同学们拿到的课题是:为教室、食堂、宿舍重新设计一个创新方案。同学们按照同理心的三个步骤将收集来的需求进行整理、分类、讨论,逐步梳理清晰,形成了可行的设计方案。
02
设计思维让我们转变思维模式
——办法总比困难多
从幼年的学前教育到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再到成年的高等教育,我们在学校学到的都是相对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即:对于任何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校园里求学的学生,不管是读书还是做研究,往往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很难发散。
创新设计思维,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科学家与艺术家的思维结合,是流程与工具的结合,更是的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在解决问题的探索期,用逻辑思维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和流程。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用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艾欣老师邀请同学们做了一个小的训练:用“YES & BUT”做互动问答。同学们将身边各种生活和学习场景用“YES & BUT”句式做问答训练,并拍成了小视频。对比后发现,当我们用开放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仅可以双赢,而且可以得到比预期更好的解决方案。
03
设计思维让我们转变做事方式
——先将事情做成,再将事情做好
商业世界里,归根结底比拼的是速度和创新。尤其对于创新型项目和创业公司而言,快速行动和勇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决定着生死成败。
设计思维告诉我们,不必等到想法完全成熟,才开始动手,先行动起来,而且要快速地行动起来。从原型法的角度出发,先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不一定要最佳,只要先将事情做成,然后再将事情做好。
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通常为了一个完美的想法或方案,往往过于追求完美,结果使得整个任务的进程止步不前,甚至延期。通过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打开了自己的心态,学会了容忍犯错,接受世界的不完美。
04
设计思维让我们形成积极心态
——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
在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论中,认为万事皆可能。为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思维,因此“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通过开放的思想,接受任何疯狂的点子和想法,并学会有效沟通,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
05
设计思维让我们拥抱团队协作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团队精神
创新需要“T”型人才,也就是社会知识很广,专业知识很深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自然也是很难得的,幸运的是创新设计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在本次北京工业大学的训练营上,来自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生命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同学们组成了不同风格的创新团队,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群策群力、相互协作,不断攻克摆在面前的各种挑战,直到最终取得令人惊艳的创意成果。
大家发现,当团队遇到挑战时,每一位团队成员都会通过自己的背景和知识给出不同视角的观点和方案,这就会给最终的决策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使得团队能够更快速的获得成功。
本次北京工业大学创新设计思维训练营的成功举办,对推进创新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落地与实践,推动创新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参会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及好评。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北京奥特思鼎国际教育有限公司也非常希望能够将创新设计思维课程带给更多高校师生,让创新设计思维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地。